(4)汽车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11年的中国在汽车工业方面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特别是核心的汽车发动机技术整体水平几乎领先其它所有的国家10到15年。
杨和史从第一台汽车被发明后,就一直持续不断的对中国汽车工业表示出无微不至到了超乎寻常地步的关怀。有关中国政权的这两位创始人和汽车的故事流传很多,其中最出名的就是:1879年的某一天,中国上海汽车厂终于按照两位国父的要求造出了四轮驱动的箱式越野车,并由两位国父亲自试驾。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当史国父得意洋洋的在工厂大院里表演完精湛车技后,杨国父为了表现其更超卓的车技,驾车就朝汽车研究所办公大楼门前的5级花岗岩台阶上冲去……
在杨和史所谓“退隐”的早期,唯一能让他俩同意一起出场的社会活动一定是与汽车有重要关系的事情,如:新车定型、汽车大赛、汽车博览会、高等级公路剪彩,以及与交通警察部门有关的事宜――没错,就是交通警察部门的事宜。中国是第一个将交通警察做为一个独立的机构分立出来的国家。据说杨和史亲自指导下,于1868年颁布的《机动车辆交通法规》和《交通警察训练及管理条例》直到1910年还被世界各国当做标准模版使用,其专业性和前瞻性令全世界相关专家们经仔细研讨后宣称至少可以用到1968年!在两位国父的坚持下,国会将交通警察总局直接隶属于政务院,而不是象其它警察部门那样隶属于内务部。首任交通警察局长是建国战争时期著名战将林建华。交通警察部门在全国各地都是垂直管理,与其它警种向当地议会负责的体制形成了鲜明对比。而且,杨史二位坚持交通警察的训练当中必须加重对战斗技能的培养,每个交通警察在各级交通警察学院培训的时候,打掉的子弹堪比陆军精锐部队对军士的训练……
最古怪的规定当属1880年后,当杨史两位得知部分地区的交通警察已经开始驾车巡逻后,特别规定在交警的巡逻车内必须配备足够的武器装备和野外求生物资,并特别通过交通警察内部下达秘密命令:所有巡逻车辆一旦在路上遇见青灰色的雾气,应当立刻停车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杨和史对于汽车行业的狂热几乎酿成了一场世界范围的产业灾难和财政灾难:中国各相关机构为了讨好这两位伟…………大的领导者,拼命按照这两位平时无意中流露的一些对汽车性能的新奇要求,不顾现有的技术水准,以高成本方式去实现一些在专家看来根本没有迫切性的技术性能。如车速要能达到每小时120公里这一令人瞠目惊舌的要求,就至少让2000多万元军方的科研经费打了水漂!由于在1862年之后,杨和史的每次看上去古怪的技术发明要求最终都被证明是军事技术革命的前奏,所以各工业化大国政府都毫不犹豫的计划对汽车性能技术提高投入巨额费用。只要各国欣喜若狂的工业家和他们的代表们在国会上简单回顾一下英法军人当年面对飞艇和重机枪时的惨状,这些巨额费用都会飞快地被高票数通过。
巨额的技术经费投入,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技术人才向汽车行业涌动的巨浪!从上海到纽约,从伦敦到柏林,金融投机家们都被这一新鲜的产业所鼓舞。法国里昂的几个年轻技师在1873年某个星期一公布了他们已经将样车速度提高到了每小时80公里,星期二下午就获得了来自英国风险投资金融家8万英镑的投资!这个英国商人又在3周后成功的以16万的价格出售了自己在这个公司的股份――事后,他深深的为自己的短视感到后悔,因为当年年底该公司在巴黎股市的市值已经增长到相当于80万英镑的规模。尽管,后来的事实证明那几个年轻人采用的技术思路只能实现在高成本试验环境下的车速提高,并没有太大的工业生产意义上的价值……
类似的故事从1870年到1880年不停的在世界各地上演.如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的国家,地中海袖珍岛国马耳他都不顾国土四面环海,对船舶的需求远远大过对汽车的需求这一地理现实,毅然在1879年宣布将倾其国力发展汽车高科技!
“我们暂时不知道这样大幅度的发展汽车行业究竟有什么意义,但是不对汽车行业进行巨额投入则肯定会被时代所抛弃!”还没有完全从内战创伤中恢复过来的美国,它的第18位总统格兰特1875年对公众宣布道。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1876年第一次汽车投资狂潮中就为《泰晤士报》的读者们预言:
“今天的工业化国家都已经陷入到汽车经济的幻影当中,在这个行业的投资上,泡沫的成份实在太多了!”
一周后,金融市场大鳄,著名投机家皮柏·摩根在巴黎对记者们则针锋相对的宣称:
“目前对汽车行业的投资出现点泡沫很正常,吹掉泡沫,下面剩下的就是啤酒了!”
无数年轻大学生或者没有上过大学的年轻人都狂热的投入这个行业,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汽车发动机公司“巨硬”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史泽方。史泽方的父亲年轻时从宁波乡下到上海闯荡,自学了英语和德语,在德国人的一家洋行做到襄理。在建国战争中,他很早就和温州的竺部长建立了联系,为了解放区完成了多次秘密任务,所以在建国后一直是上海商会的主要负责人。做为一个成功商人的后代,史泽方没有按照父亲的愿望学习商科,而是从小表现出对工程技术的狂热。6岁时,史泽方就独自拆卸并重装了家中的自鸣钟,12岁他带领小伙伴们一起,用父亲商行里销售的小型蒸汽机样品改造出了一艘小的蒸汽动力船,在苏州河上进行了试航。16岁那年,他第一次见到了当时还极为稀罕的汽车,从此在心中暗自决定了今后的事业发展方向。1869年,19岁的史泽方毅然从上海商业专科学院二年级退学,同几个伙伴一起创立了“巨硬”技术公司。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史泽方和他的伙伴们坚信:汽车想跑得快,发动机必须要好,发动机要好的主要标准里有很多都是对温度对转速之类的指数要求都巨高,并且发动机相关的很多零件的材料质地必须要有很高的硬度,同时巨硬这个词还能给用户一种产品很值得信赖的心理暗示……

“别人造汽车,我们造发动机!”这是巨硬公司的经营理念,但是让巨硬公司掘到第一桶金的不是发动机,而是汽车操纵系统。国父史秉誉尽管在私下里被很多人叫“国叔”,但是除了杨国父,他在整个国家的地位还是不庸怀疑的。这位“国叔”某次来上海为汽车技术博览会剪彩的时候,听到有人介绍前来陪同的人员之一上海商会史副会长竟然是自己的家乡人,不由得大感亲切。在简单交谈中,他得知史副会长的公子是个技术发烧友,退学办什么“巨硬”科技公司去了,顿时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兴趣。当时,史泽方的小公司还没有钱参加这种大型博览会,虽然博览会上已经可以在其它企业的展位中看见一些实际是他们发明的技术。“国叔”要见这个公司,有关人士急忙将当时只有100平方米经营场地的巨硬公司全体员工和全部样品用2辆马车拉到了博览会现场。“国叔”在见到这帮年轻人和他们的家当后,略做询问便嘻嘘不已地拉着史泽方的手,进行了长达2个多小时的交流。现场有人发现:国叔和这位史公子眉眼之间还真有点相似――当然,这话是没有人敢说出口的_
国叔后来又和史泽方私下交流了3次,每次据说都跟2个疯子似的拿笔在纸上乱画,画了差不多有两麻袋的纸……
此后,在1873年,巨硬公司发布了其专利产品:世界上首个采用自动变速技术的汽车操纵系统,据说是国叔本人建议,将这套技术命名为“动门”――动力之门,并且还颇有创意地将图书行业的版本概念引入到产品型号当中“动门1873版”。
动门1873的上市,使得汽车行业进入一个新纪元,原来的两脚离合或一脚离合,对驾驶者动作协调性要求颇高的档位切换被傻瓜都能完成的踩油门替代,只要能走路的人就能开汽车不再仅仅是一种广告。世界各汽车厂的订单雪片一般飞来,巨硬公司在1875年年初上市,并在1880年成为上海股市的第一大市值公司。
巨硬公司在差不多每隔3年就推出新一代动门操纵系统的同时,用巨额的资金投入到发动机技术的研发上,截止1890年,巨硬公司旗下仅科学家就有2000多人,工程师有4000多人,高级技工有8000多人,再加上全世界的销售和服务队伍,总共拥有员工5万多,成为全球第一大高新技术类企业。在美国底特律和德国慕尼黑分别建立了海外研究院,利用当地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进行技术开发。
1879年10月10日,在新疆达坂城附近的盐湖上,巨硬公司和上海汽车集团共同研制的试验车“1861精神”号,在大量嘉宾和媒体的关注下,终于完成了人类第一次驾驶汽车突破时速120公里的伟大创举,世界为此惊叹。汽车行业股票一度涨疯了。“房新树小画不古,此人必炒汽车股”就是中国首都坊间对这一时期的某种描述。
1880年,中国国会议员们终于被两位国父这一古怪爱好的财务成本吓坏了,集体向两位国父委婉的表达了善意的规劝后,这场耗资几乎超过 “无畏舰建造竞赛”的“汽车速度竞赛”才暂时落下帷幕。
随着各国政府跟随中国政府对汽车技术的投入开始降温,资本市场对汽车行业的技术也开始降温。并且由于同年中国政府突然宣布了规模宏大的铁路建设5年计划,已经被资本市场忽略很久的火车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家这才发现:现有的工业制造能力在对汽车技术的进步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对火车技术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与汽车那点可怜的运载能力相比,火车的优势是明显的。
“在解决大规模货物长途运输之前,就过多的考虑小批量货物的短途运输,在逻辑上首先就是错误的。”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1880年还是在《泰晤士报》上这样总结道。
纠正这个逻辑错误的成本极高:世界汽车厂的总数量在1880年年底锐减到年初数量的16%,很多小的工业国家几乎丧失了再进行汽车生产的勇气。但是,皮柏·摩根先生又在上海预言道:“人类对汽车的需求一旦开始,就永远不会停止,在冷静下来之后,人们迟早会发现在泡沫被撇干净之后,啤酒还是啤酒。”他说这话的时候,面前只有两个人:一位是上海康定精神病医院的医生,另一位也是同一家医院的医生……
巨硬公司因为在发动机行业的绝对技术领先优势,已经将自己的客户发展到航空和航运行业,因此在第一次汽车概念投资低潮当中没有受太大的影响,同年,史泽方荣获第二枚“五一劳动奖章”。
据说,1902年爆发的中俄漠北战争(俄罗斯称之为中亚战争),其重要的一个秘密起因就是1900年俄罗斯沙皇政府不想再向巨硬公司支付巨额的汽车操纵系统购买费,以及发动机技术专利费,在中亚地区秘密修建仿制工厂,该行为被中国情报机构及时发现,于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