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章 青莲花开微尘刹,阿人歌章下罗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幽都下府,秽气深深,暗雾光云,朦朦胧胧,茫茫黑水之畔,有一老僧,身穿坏色衣,瘦骨支离,如古铜色,仿佛击之有声。
老僧坐在水边石上,撩起僧袍,露出枯瘦的身躯,左乳下方,却有一孔,孔中若有光华,以白絮塞之。老僧去了白絮,将肠子自孔中取出,放入冥河,细细洗濯。河中无数阴魂鬼面都密密麻麻拥上来,竞相咬啮噬食老僧之肠。老僧并不阻止,只将那肠子在冥水中反复涤洗,那肠子随食随生,仿佛永远也吞吃不尽,老僧低头看着,面色平和,微微含笑。
一十八重黄泉开始震动,龙蛇长吟不绝,无边黑水之上,幽幽浮起一点金光。金光之下,暗影之中,幽蓝色的奇蛇仿佛从虚空中游出,背生高鳍,身侧各有四片长达七千里的薄鳍,收拢如鳍,展开似翼,薄鳍不住振动,如神龙巨吟,充斥八极九幽。随着龙吟之声,黑水上那点金光越来越亮,越来越亮,如万日同出,灿烂辉煌,不可逼视。
亿万里黄泉秽气,一扫而空,无数阴魂惨烈呼喊,在烈烈金芒的照射下化入虚无,各式各样的鬼物自冥土深处钻出,蠕蠕而动,向天呼号,在浓烈的金光中化作飞灰。森罗宝殿虽有太乙天尊所设玉虚禁法加持,亦是如受大火焚烧,殿内诸多判官、主簿、幽骑、牛头、马面、鬼卒、夜叉,伏在地上,簌簌发抖,汗出如浆,落向青玉地面,随即化为白烟,在宝殿的穹顶上弥漫浮动。
泰山之顶,金色的天眼猝然洞开,裂有三千余丈,赤光如血,腾涌而出。血火云间,黄飞虎跨五色神牛,提金錾提炉枪,率黄天化、黄天禄、黄天爵、黄天祥、方弼、方相、苏全忠、黄明、周纪、辛免、辛甲,一十二位东岳正神,俱乘了鬼马,顶盔带甲,神色凝重,自天齐府中飞驰而出。
幽都摇荡,中有大光,大光之下,有一巨蛇,蛇身上每隔百余里,便生出一只金色蛇眼,蛇身无尽,蛇眼亦无尽,一排一排,琥珀色的光纹忽明忽灭,与高空那金色巨眼遥相呼应,辉然赫奕。
巨蛇之下,又有一头奇形巨兽,身长不知几万里,虎头、独角、犬耳、龙身、狮尾、麒麟足,不见边际,此时亦是六目齐张,目光洞然如天裂,四蹄蹬踏,呜呜低吼,与巨蛇龙吟相和。
金光弥满,遍彻九幽十冥,劫火森森,焚尽万类,唯有凝碧池头,一汪碧水清寒如旧,池上白气缭绕,云霄、碧霄、琼霄三位娘娘坐在白气之中,顶上混元金斗高悬虚空,九个太极图案成九曲黄河之形,寂然不动,放出亿万条金色的丝线,上极穹窿,幽都中央那轮巨眼光焰虽盛,不能照临金斗之下。
碧沉沉的长空之上,黄飞虎率领众神,驾着茫茫冥云幽火,径往东极青华世界长乐妙岩宫中,来见太乙救苦天尊。
九重幽都之下,龙吟如啸,杂以沉沉兽吼,黄泉翻覆,激荡虚空。冥河岸边,老僧亦无复此前从容姿态,急将肠子收回,塞入腹中,提起袍角,在厚重如凝的澄澄金光中涉水而奔,南西北方,水面之上,又奔来三名僧人,见了老僧,躬身合十:“佛图澄师兄。”佛图澄道:“三位师弟,地藏不知何故惊醒,复又发大狂怒,六道轮回已然闭合,若不能平其怒气,幽都亿万万阴魂鬼怪不免悉数灰飞烟灭,我等作速设法为是。”三僧鸠摩罗什、道安、慧远,一齐合十:“师兄所言正是。”四名老僧并肩联袂,肥大的僧袍猎猎飞动,向中央那金光最为璀璨处奔行而去。
青华世界,处处莲花,飘扬空中,光色缤纷,莲瓣开张,飘出无数五色水泡,水泡中间,又各有灯焰一点,七彩迷离,映出幽冥景象。水泡漫天,随风轻舞,一个接一个在七彩的光晕中湮灭,复又重生,次第轮换,生灭不已。
空气似乎微微振荡了一下,百千万亿水泡中同时射出强烈的璀璨金光,整个青华世界于刹那间淹没在浓重的金光中,如在金水海中,浩瀚滉漾,噼噼啪啪的微响似爆豆不绝,直至天边,无数水泡在连绵的爆响中化为乌有。
黄飞虎率领东岳众神,飞云疾驰,将入青华世界,只见妙岩宫前那守门禺狨猛可里立起身来,其高过于千寻,四足上铁链一阵玱琅急响,挣得笔直,那禺狨立在蟠龙白玉华表之侧,双手捶胸,仰天厉吼,身后滔滔天界,金光疾涌,亿万青莲飘空乱飞,转如飞蓬。
众神见状,勒骑惊异,待前不前,只见那青华世界中,金芒若沸,瑞光百亿,青莲如雨纷坠,中央一朵九色千重莲花开放,光彩郁郁,太乙救苦天尊青袍玉冠,顶负圆光,于莲花之上现出身形,右手擎震灵之剑,左手掐玉清之诀,长须飞卷,神情峻冷。
众神躬身施礼:“天尊万安。”黄飞虎掀髯而言:“地藏不知何故惊醒,作大狂怒,亿万阴魂化为飞灰,灵魄无存,小将等法力微薄,不能制之,特来请教天尊。”太乙道:“我已知道了,魔种逆反天常,收封烛龙,惊动地藏,九幽纷嚣,扰断轮回,此滔天之罪,我必伐之,汝等且先随我同下九幽。”众神应诺,只见天尊执震灵剑在手,默运玉虚正法,顶上冲出十道青炁,青炁腾旋,中央结成一株碧琉璃宝树,九方又有琉璃宝树九株,树分九层,一层九枝,每一枝上有金灯九盏,共六千五百六十一盏金灯,宝焰光明,煌煌九天之上。
正中央宝树枝叶间,又化出千宫万殿,楼台玲珑,分为十宫,乃玄冥、普明、纠集、太和、纠纶、明晨、神华、碧真、七非、肃英十宫,宝树行间,复化出十方无极救苦天尊,所谓: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东南方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星冠羽衣,或持如意,或掌宝剑,或执幡幢,或秉斧钺,百宝瑞光纷纷旋绕,无数仙官神将,所谓:慈悲救苦真人、大慈大惠真人、九凤破秽大神、洗院大神、无义断恩大神、正精火目大神、震雷鼓目大神、全角复体大神、解冤释怼大神、太一八十一神、天丁力士、青玄功曹、黄线童子、玉女神王拥从法驾,东岳众神随扈,十一位天尊,身披霞彩,足踏九色金莲翠叶之座,乘空而下,西往泰山。
幽都之下,黑水之上,佛图澄长眉低垂坐于东面,西面一名僧人与他相对而坐,高鼻深目,眸色深碧如海水,乃是鸠摩罗什。北面一名僧人,肤色黧黑,身材高大,眼光炯炯,乃是道安法师;南面一名老僧,白眉飞动,不怒而威,却是慧远法师。
这四名圣僧,昔年都是中土佛门了不起的人物,佛法精湛,弘明六通,世罕其伦,受西方教主所托,继竺法兰、摄摩腾、康僧会之后,在这幽都之下,调驭地藏,护持轮回,至今已垂三百年矣。
四位圣僧各坐虚空,面向空中龙蛇巨眼,悲声苦切,诵念经文,衰迈的身影渺然尘埃。
“……众生识神,以痴自壅,贡高自大,常欲胜彼,官爵国土六情之好,己欲专焉。若睹彼有,愚即贪嫉,贪嫉处内,嗔恚处外,施不觉止,其为狂醉,长处盲冥矣,展转六道。太山烧煮,饿鬼畜生,积苦无量。昔者菩萨,睹之即觉,怅然而叹:众生所以有亡国破家危身灭族,生有斯患,有三道之辜,皆由不能怀忍行慈,使其然矣。菩萨觉之,即自誓曰:吾宁就汤火之酷,葅醢之患,终不恚毒加于众生也。自觉之后,世世行慈,众生加己骂詈捶杖,夺其财宝、妻子、国土,危身害命,菩萨辄以诸佛忍力之福,迮灭毒恚,慈悲愍之,追而济护,若其免咎,为之欢喜。”
经声宏大,却自有一份无比肃穆的平和慈悲之意,四重经声交汇一处,金文宝字冲上空中,直与龙吟兽吼争锋,那巨蛇听了,益发恼怒,蛇身急速游动,一道道琥珀色的光纹自身上蛇眼中荡漾而出,连续不断地击打在四位法师身躯之上,四僧衣衫须眉皆为所燃,青烟滚滚,结成千百重莲花,复又崩散,口角都溢出血迹来,只是宝相庄严,合掌诵经不已。
“……曰:兽迹历兹,而云不见,王势自在,尔为不能戮尔乎?菩萨曰:吾听王耳。王曰:尔为谁耶?曰:吾忍辱人。王怒拔剑,截其右臂。菩萨念曰:吾志上道,与时无诤,斯王尚加吾刃,岂况黎庶乎?愿吾得佛必先度之,无令众生效其为恶也。王曰:若为谁乎?曰:吾忍辱人。又截其左手,一问一截,截其脚,截其耳,截其鼻,血若流泉,其痛无量,天地为震动,日即无明。菩萨于心,都无恚嗔。”
四大圣僧诵经的声音越发激昂,万里虚空嗡嗡作响,一十八重黄泉靡不遍到,欲借世尊昔年在菩萨行时精进忍辱之事,劝慰地藏,息其怒意。不料那巨蛇听了,只是微现平伏姿态,随即怒气更盛,高昂蛇首,发声犹如万龙同啸,抬起巨尾,向虚空重重一拍,无形的冲击波在空中迅速扩散开来,四名圣僧身形巨震,禁不住,同时向后滚出,口中都吐出血来,白须散乱,都为血染,四僧挣扎爬起,还欲诵念经文,那巨蛇却不肯罢休,薄鳍急剧振动,龙吟之声既尖且锐,直欲钻入四僧脑海心灵,四僧虽登七地,不能敌此幽冥伟力,只觉头颅欲裂,鲜血一口一口,不绝喷出,前胸衣襟血红一片。
碧霄、琼霄二位娘娘在凝碧池头见了,嘴角微微撇起,似是不屑,云霄娘娘毕竟心地慈悲,见此情形,大是不忍,便欲施以援手,将四位圣僧接引入九曲黄河阵里,庶几可全其性命。碧霄、琼霄道:“姐姐,西方教下贼秃,与我们有何恩义?他自取死,与我等何干?何必救他?”云霄娘娘微微沉吟,见四位圣僧辗转于黑水之上,鲜血滴下虚空,旋即为金光蒸腾,化作白烟而消,娘娘心中终究不忍,轻抬玉臂,黑白二色虹龙呼啸而出,破开重重金光,盘旋舞动,向四位圣僧飞来。
猛然间嗡的一声急响,中央那金色巨眼虚无的瞳仁深处,一道乌光悄然成形,转瞬即到,锵的一声清响,一大蓬细碎的黑白光屑猝然绽放在虚空中,两条虹龙长吟凄厉,扭身飞遁,一道道乌光自地藏眼中发出,交织如网,惨厉的龙吟声不绝,两条虹龙满空飞窜,渐渐地行动迟缓,烟花灿烂,连续不断盛开在空际。
“我与烛龙与世无争,汝等世人,为何一再算计我等?”地藏低沉威严的声音回荡在空洞的幽冥下府,滚荡如怒潮,亿万里冥河无风而浪,浪高万里,澎湃翻腾,直拍上北阴酆都罗山头,显见地藏中心盛怒,实在无以复加。
碧霄、琼霄急道:“姐姐,快将金蛟剪收回,莫要毁了。”云霄娘娘头顶上白炁蒸腾,神通流转,已至极致,她心中却是有苦难言,口不能开,只得咬牙苦撑。
须知幽冥一界,皆是地藏之身,地藏即是幽都,幽都即是地藏,可称并无分别,那金色巨眼却是地藏心灵所显化,可以心眼名之。三界之中,无论人神仙鬼,凡不能超脱轮回者,一入幽冥,即入地藏界中,悉受其精神感应,纵有神通,十成之中,未见得能发挥二三成。娘娘神体本是灵魄所凝,究其实也是阴神之体,受的影响却要小得多,然而她终究身处幽冥之内,一动与地藏争持之念,一身法力运转便见迟滞,虽有金蛟剪这般先天灵宝在手,亦是敌不过地藏幽冥伟力,只得奋力支持,控着金蛟剪,飞腾逃窜,所幸身处九曲黄河阵内,又有混元金斗为恃,身命可保无虞。
正在万般吃力之际,忽有佛号一声:“南无接引导师阿弥陀佛!”如洪钟振动,虚空中金光粉碎,化为本来面目,一朵青莲无中生有,柔弱的花瓣一层层徐徐开放,中有无边佛刹,亿万净土,一尊菩萨寂然现出真容,一身白衣翩然飞起,清净光明,一尘不染。

菩萨手持一枝青莲,足步虚空,于浓厚的金光中缓缓而行,全无凝滞,举足之时,足现千辐轮相,放六百万亿光明,下足之时,有无量金刚摩尼华,莫不弥满,大千震动,无量佛音齐声诵念:
“须菩提!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
菩萨缓步徐行,将袖一拂,如拂蛛网,将满空乌光拂过一边,弯下腰来,将黑白二色虹龙轻轻拈住,依旧化为一支金湛湛的剪刀,菩萨翻过手掌,轻轻一送,金蛟剪飘飘而飞,似缓实疾,刹那便至凝碧池头,云霄娘娘纤手探出,将金剪绰住,纳入广袖,菩萨向娘娘微微一笑,转过身去,向地藏行去。
“多谢势至师兄,慈悲救护。”四位圣僧此时挣起身来,向菩萨躬身合十为礼。菩萨躬身还礼,叹息道:“四位师兄,为渡地狱,不惜舍身,是真慈悲,摩诃那钵衷心钦敬。”将手中青莲花举起,向四位圣僧身上只一拂,光岚如雾涌过,四位圣僧身上伤痕一时好了,灵台清明,再无苦恼,“多谢师兄。”菩萨点头,行至地藏之前,那巨蛇昂起首来,便来吞菩萨,菩萨将左手掌翻下,轻轻按在巨蛇头顶,那蛇便抬不起头,左右扭动,膜翼剧震,龙吟急促,又将蛇尾立起,来打菩萨,菩萨将足一抬,足下自然生出无量青莲华,那蛇尾落在青莲华内,如泥牛入海,只见得亿万青莲华波动如水,除此再无消息。
菩萨站起身来,立于地藏心眼之前,柔声道:“善哉地藏!语云: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汝失同气,五内不安,中心如噎,我知汝心忧,晓汝所急,且休烦恼,暂息忿怒,我自当为你谋之。”将青莲华轻轻在巨眼之上拂动,口诵解冤结真言:“唵。三陀啰伽陀,娑婆诃。”地藏沉沉的声音嗡嗡振响:“你不可失信。”菩萨道:“我不食言,你且安然。”龙吟震然,巨蛇徐徐缩回巨尾,蟠曲在地藏之下,下方那古怪巨兽亦俯伏下去,重新沉入深深的睡眠。地藏眼中光芒闪烁,渐次黯淡,变为清冷,兀自不灭,如一轮明月,高悬幽都下府,柔柔光晕,下极十八重黄泉,冥河之水亦渐渐平静,哗哗水声中,退下北阴酆都罗山。
三位娘娘见菩萨如此神通,相顾惊疑:尝闻这摩诃那钵大势至是西方教主座下弟子,以前也曾见他来过地府,却不知此人竟有如此神通,举手间调伏地藏,全不为难,隐然直追诸位掌教圣人,实是不可思议之极。三位娘娘越想越是讶异,百思不得其解。
大势至菩萨调伏地藏,并不离去,就于地藏心眼上方坐下,欠身对四位圣僧道:“四位师兄,三百年间多有辛劳,便可回向西方,教主座下。我暂在此,诸位师兄但可放心。”将青莲花枝垂下,化出四朵青莲,飞去佛图澄、鸠摩罗什、道安、慧远四位圣僧足下,四位圣僧合十道:“如此我等去了。”足下青莲旋飞而起,忽然散入虚空,都无踪迹。
四位圣僧已归西方,菩萨手持青莲,作与愿印,现了法身,顶上肉髻高耸,如钵头摩华,华中涌出一尊清净宝瓶,于中流出八万四千亿光明,光端各有无边尘刹,柔声称颂佛号: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一心观礼,无量光寿,如来世尊,光明普照十方世界,众生有缘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忧恼莫不解脱,如是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阿弥陀佛。”
“一心观礼,极乐世界,教主本尊,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无不照见,如黄金山,出于海面,其中万物,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有无数声闻菩萨恭敬围绕,阿弥陀佛。”
菩萨清透的声音澄澈如水晶,流泻于幽冥世界之中。
泰山之顶,天眼如火,青炁浩汗,漫漫西来。宝树殊妙,宫殿巍峨,九色离罗,瑞光腾涌,玉宝皇上天尊、玄真万福天尊、太妙至极天尊、玄上玉宸天尊、度仙上圣天尊、太灵虚皇天尊、无量太华天尊、玉虚明皇天尊、真皇洞神天尊,无数仙官神将簇拥,青玄上帝太乙救苦天尊足蹑千重九色莲花,乘空而来,降临东岳。
至阴阳界石碣之前,天尊向元始手书稽首,执太始震灵之剑,结玉清浮黎之印,无数仙神同声唱颂:
“十方诸天尊,其数如沙尘。
化行十方界,普济度天人。
委气聚功德,同声救罪人。
罪人实可哀,我今说妙经。
念诵无休息,归身不暂停。
天堂享大福,地狱无苦声。
火翳成清树,剑树化为骞。
上登朱陵府,下入开光门。
超度三界难,迳上元始天。”
天尊手持神锋,向八极上下十方各指一剑,诸天雷动,天尊踏出一步,微微一顿,大地震动,天尊转过剑锋,斜斜下指,上接慈光,垂下其光,一线入狱,霎时照破幽暗,幽冥地府划然而开,天尊飞身直下,十方天尊与仙官神将随之而入,九树千灯,宝焰纷纭,破开昏冥,放无量光明,降下酆都罗山。
刹那之间,天尊手中剑锋已消,左手擎瑠璃宝瓶,右手执空青羽枝,立于罗山之顶,四顾幽冥世界。
“一心观礼,寿命无量,光明无量,菩萨弟子,声闻天人,寿命悉皆无量,国土、名字,都胜十方,无衰无变,建立常然,殊胜希有,阿弥陀佛。”
大势至菩萨清透澄澈的声音在幽冥血海之上回翔飘荡,天尊举目观看,菩萨趺坐虚空,也将眼看来,微微俯首,复又诵佛如故:
“一心观礼,佛由心生,心随佛现,心外无境,全佛是心,境外无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净土方显唯心,感应道交,呼应同时,千万亿程,去此不远,心作心是,阿弥陀佛。”
清柔的诵念声中,菩萨项后生出圆光,其广百千由旬,圆光中有五百化佛,如无量寿佛;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举身光中,六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顶上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宝瓶,高二十五由旬,于其中间,光明炽盛,无量尘数分身无量寿佛,分身菩萨,皆悉云集极乐国土,侧塞空中,坐莲华座,演说妙法,度苦众生。菩萨容颜清净,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一一化佛,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变现自在,满十方世界。臂如白莲华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其璎珞中普现一切诸庄严事。手掌作五百杂华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一一画,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以此宝手,接引众生。
天尊见了,面色微变,也不则声,仰首向天,半晌,将空青羽枝向四方挥动,九株琉璃宝树纷纷落下,于罗山顶上落地生根,六千五百六十一盏金灯放出璀璨光明,普极十方,罗山澄透,如琉璃色,山下血海霎时化为浩淼清波。
天尊手托宝瓶,羽枝招摇,演说真一不二法门,三洞**诸天救拔梵炁隐语:
“观觉郁繿,太明紫灵。九神度魂,开辟玉真。阿奕炜炜,飞天流音。轮景帝常,都灵颐臻。豁落大有,庆云启灵。七耀辉魔,恬懀敷荣。虚无上首,天纪弥宸。四吁育象,濯曜腾精。焕赫洞阳,浮景玉堂。七灵谣歌,世元紫堂。罗英散景,耀明玉房。八景总兽,韶炁摄精。九都骞郁,飞生上灵。宿罗静境,馥育空轮。灌沃黄华,霐运玄明。神宜开廓,延宛升庭。大猷浮景,真定化元。蜓宛素眇,玉梁澄烟。萧峙结隅,景罗七缠。秀盘玉府,流辉九玄。寂然虚邈,飞华拂軿。晨滥录籍,太漠由延。阿丘九度,六龙儛辕。蓊霭浮罗,紫精馥渊。溟涬太育,九机化干。覆形厚德,元河沦精。育英明陀,景晨眇云。大仞总监,秀乐禁天。紫虚陀立,劫量交前。碧霞损梵,眇眇游元。六变运量,馘绝恶愆。恢冠玄漠,万度成仙。”
风神散朗,洞彻黄泉,罗酆山头,金灯辉映,宝树扶疏,玄冥、普明、纠集、太和、纠纶、明晨、神华、碧真、七非、肃英十宫次第降下,分列十方,拥护森罗宝殿。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化冥府一殿泰素妙广真君秉广大王,居玄冥宫;南方玄真万福天尊化冥府二殿阴德定休真君楚江大王,居昔明宫;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化冥府三殿洞明昔静真君宋帝大王,居纠集宫;北方玄上玉宸天尊化冥府四殿玄德五灵真君伍官大王,居太和宫;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化冥府五殿最胜耀灵真君阎罗大王,居纠纶宫;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化冥府六殿宝肃昭成真君卞城大王,居明晨宫;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化冥府七殿等观明理真君泰山大王,居神华宫;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化冥府八殿飞魔衍庆真君都市大王,居碧真宫;上方玉虚明皇天尊化冥府九殿无上正度真君平等大王,居七非宫;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化冥府十殿五华威灵真君转**王,居肃英宫。十代冥王,各居其位,协掌轮回,任从施行。森罗殿上,九幽黑簿,一时焚烬,血湖清荡,化为宝池,金槌铁杖,变成莲华,饮血食秽,化为甘露,一切罪魂,须悟本真,乘光超度,皆得生天,地狱冥官,皆发善念,同乘惠力,证道成真。
慈悲救苦真人、大慈大惠真人、九凤破秽大神、洗院大神、无义断恩大神、正精火目大神、震雷鼓目大神、全角复体大神、解冤释怼大神、太一八十一神、天丁力士、青玄功曹、黄线童子、玉女神王与泰山府君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东岳众神、诸鬼官、牛头狱卒、威敛神王、三界大魔、九亿鬼王、血湖大神,同声献颂:
“稽首虚无无上道,慈悲救苦大慈尊。神光百亿照中昏,遍覆慈云濡法雨。
硖石溟泠无间狱,血湖血海血池盆。玉箓大赦诸罪魂,解脱沉沦万劫苦。
炼形度命失陵府,悟道登真众妙门。巍巍功德难思议,永为众生作慈父。”
太乙天尊作九幽灯仪,立十代冥王,重安地府,化渡已毕,朗然发歌:
“一炁成真,二仪运虚。
五灵续绝,七曜扶衰。
旋纲蹑空,飞步云宫。
胚胎有始,亿劫无终。
金城孕质,玉洞凝神。
真气内养,以成真人。
上入太虚,下通幽泉。
云宫宝室,中有真魂。
出入福乡,周旋生门。
紫霞朝映,三炁凝烟。
琼室化仙,安座金莲。
真仪掩日,尘劫为年。”
慈悲救苦真人、大慈大惠真人、太一八十一神、天丁力士、青玄功曹、黃線童子、玉女神王,青炁汗漫,前后拥护,天尊足踏百宝千叶九色莲花,破空飞去。
幽都之下,唯有清音澄透:
“一心观礼,无量光寿,是我本觉,起心念佛,方名始觉,讬彼依正,显我自心,始本不离,直趋觉路,暂尔相违,便堕无明,故知正遍知海,虽入众生心想,寂光真净,不涉一切情计,微妙难思,绝待圆融,阿弥陀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