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章 回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直驻扎在福州城外的旭卫镇主力徐鸿部,早就打好了行装,全军开赴码头,登上运兵船,将随高旭回师江南过年
作为同盟军中高旭最为看重的生代将领,徐鸿并没有让高旭失望
徐鸿自八月份起驻扎在福州,除了凭着旭卫镇的赫赫战功来威摄闽省内的反对力量之外,徐鸿没对于旭卫镇官兵的操练一日也没有荒废战时流血,平时流汗,刻苦的训练,严明的纪律,强烈的使命感与荣誉感,是旭卫镇的制胜法宝 最小说百度搜索“小说”
同盟军驻扎福建的主力部队有安义镇,安义镇的三个主力营甘辉、刘子轩、蓝登部分别驻扎在闽南、闽西、闽北;耿云部驻扎在闽中尤溪的高氏矿场负责安保;赵天武的闽海舰队驻扎厦门旭卫镇主力徐鸿部虽然回师江南,但在这大半年时,邬老家伙早就从高老庄抽调来一支庄丁队,作为骨干后在福州本地招募了一批人马,作为福州城的城卫营
高旭离开福建之后,必须要有一个主持福建事务这个人,无论是论资历,还是论能力,都非邬老家伙莫属作为高旭意志最肯定最得力的执行者,邬老家伙排除一切阻力来推行高旭倡导的政纲领 最小说百度搜索“小说”
老家伙有天生的阴谋气质,无论在商场,还是官场,他都游刃有余自从他来到福州城后,以刘中藻为代表的闽系官僚,再也无法想当初那样糊弄政,他们对抗政的小动作一步步被老家伙扼杀在萌芽之中再加上闽南地区地方豪绅发起的矿乱的平息,大批地方官吏因贪墨被撤换成同盟会的会务干员,使得刘中藻、张肯堂为首的这些隆武遗臣所依仗的地方门生势力扫之一空,他们在福州的权力就变成了空中楼阁
高旭倡导的政、学在同盟军的枪杆子下大力推行起来在福建,明面上由刘中藻的行政院主政,但暗地里却有腹黑的老家伙坐镇,抗拒政的那些旧式官僚要么驱逐出省,让他们流亡到两广的永历、绍武两个政权去扯皮帝统,要么用那些来自崇明同盟会总部的会员干号替而代之,至于那些官绅的田地充公为同盟田,收缴到同盟会公有,减低田租,招募流民种植
同盟会的政废除了历来的抑商政策,废除路引,鼓励贸易流动,大力提倡工商同时废除各种苛捐杂税,厘定合理的税收,在厦门开海关,设立海税在那些旧式官僚眼里,同盟会是一个充满着铜臭味的海盗政权,大量不愿“同流合污”的官僚们流亡两广,在永历和绍武两帝中选择他们的“明主”效力
对于这些“人才”的流亡,福建行政院院长刘中藻自然极是忧虑,因为像张肯堂、曾樱、路振飞这些隆武遗臣们也越来越对同盟会的政学有意见他们认为这些都是邪门歪道,同盟会虽然声势浩大,但所举所行皆没有得天下的正道
特别是同盟会学废除八股取士,倡导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政策,那些专事一些“奇淫导巧”的工匠也能成为科学院的骨干,那些充满铜臭味的商人成为商政院的中坚,都与他们这些正统出身的士人共治天下,实在让他们难以忍受
但以高旭看来,整个明末的官绅阶层都已烂透了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现在高旭只想一力降十会西方的资本主义都已经发力了,东方要是还是让那些抱着圣贤书的腐儒们主政天下,压抑工商发展,奉行闭国锁关政策,就算驱逐了满清,也难以进入大航海时代,在全球尺度上争霸资源要是未来同盟会主政者的眼光还在东方的一分三亩地上,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中华民族谈何崛起?
在这个时代上,以高氏为代表的海商算是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阶层,也是最充满活力、进取力的阶层,要是让同盟会的胜利果实最终让那些士人阶层窃取了,最终不过又是一个腐朽的轮回而已
高旭坚定地实施政,刘中藻只有妥协在闽系官僚当中,刘中藻是第一个深切体会到要救汉人天下,要驱逐鞑虏,非高氏这个兴势力莫属,他尽力地安抚张肯堂这批老友,并与老家伙周旋,费尽心力来维持福建的稳定
除了政之外,开办学是高旭最为关心的项目既然那个陈鼎没有开办学的魄力,高旭就让用归庄替而代之归庄与顾炎武是好友,也是最早追随同盟会事业的那一批人,在他的主持下,高老庄的同盟公塾的学制已日趋成熟,让他坐镇福州开办学,是最为适合的人选
在学体制下,八股文早已废除,学生不再只是死读诗书,圣贤书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基础学科,除了国学之外,又有数学、格物、自然之类的学科同盟公塾培养的不是死读书的士子,而是奉行国学理工并重至于政取才,那些只会八股文的腐儒一概拒之门外
在同盟会政的冲击之下,福州城的每一个角落都焕发着蓬勃生机
十二月十四日,在尤溪的入江口,高旭登上由黑人船长丹泽*华盛顿所驾驶的同盟号旗舰,从闽江溯江而下,直达福州码头
在码头上,闻讯而来的福州城民早就人山人海当高旭现身在同盟号旗舰上时,码头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如今高旭的地位与声望,在某些有心人眼中,早就不是那些朱明藩王可以比肩的了,同盟军的刺刀为他加持了一道道耀眼夺目的光芒在卫道夫眼中,高旭是海盗出身的军阀、独夫;而在救亡者眼中,高旭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希望
由于年关在即,时间紧迫,高旭也没有进入福州城,只是在旗舰上召见自己的嫡系邬老家伙、许用、归庄等人
许用是同盟会福建宣政院的院理长,负责福建的会务发展;归庄则是福建学的推动者,由福州为中心,在各县府筹备县学、府学、省学三个级别的同盟公塾学体系除了他们几人之外,高旭又留下出身徽商的程平,作为老家伙的助手,负责商政署,筹建厦门海关,统筹福州的经济事务
鉴于对闽系官僚的失望,在有名的“隆武四遗”当中,高旭只是召见了刘中藻
至于其他张肯堂、曾樱、路振飞三人,高旭一概不见所谓忠烈易得,能吏难求,在隆武遗臣当中,张肯堂自视清高,以清流自居,反对废除八股;曾樱生性耿介,但观念陈旧,大力鼓动抑商政策,与高旭的重商主义南辕北辙
而路振飞虽然做过御史,但他在司法领域的实务经验太差了,对于廉政公署的筹建,高旭就早交给邬老家伙一手办了现在老家伙明面上的职务,就是廉政公署的署理长正因为凭着黑衣卫的调查取证,廉政公署才掌握了大批官吏贪墨的证据,趁着矿乱之机,一举肃清了闽南漳泉两州官场的**,使得同盟会政大得民心
也只有行政院院理长刘中藻,才能勉强跟得上高旭的步子但大多时候,他只是作为旧势力的调和济,来缓冲矛盾的说起来,刘中藻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作为闽系官僚的领头人,一边要争取闽系官绅的利益,一边也要与代表高氏利益的老家伙周旋,可谓里外都不是人
虽说重症要猛药,但高旭的政太过激进,而他的执行人邬老家伙,其手段狠辣粗暴凡是阻挡政的人,老家伙一律能抓到对方的把柄,就请到廉政公署喝茶这年头,凡是出来混的,谁身上能是干净的?而且在官僚眼中,黑衣卫等同于锦衣卫,廉政公署、宪兵情报处这样的组织早就与大明谈之色变的东厂、西厂相提并论了

刘中藻在旧官僚关系网的推动下,身不由己,只得想办法到廉政公署捞人这个时候,老家伙会在廉政公署的署长室,泡一杯热茶,与刘中藻讨价还价,交换利益
政治,无非是交换与妥协,老家伙也就是凭着廉政公署的胁迫,一步步吞食着闽系旧派官僚的利益,一步步坚定不移地推行着同盟会的政措施
到了年底,矿乱平息之后,除了刘中藻在名义上但任着同盟会福建行政院的院理长之外,张肯堂、曾樱、路振飞等人不同程度地被边缘化,或者被闲置官吏任命,财政税收,军事安全,这些要害部分全都拒闽系于门外,直接或者间接地掌控在老家伙手中
这种形势下,除了刘中藻之外,张肯堂、曾樱、路振飞等都开始萌生去意
他们不同于原隆武朝大学士朱继祚投效广东的绍武政权,他们的选择是浙东的鲁王政权
以张肯堂等人看来,两广的永历与绍武政权身在后方,不去救亡图存,只会同室操戈反观浙江的鲁王,一直身处在浙东抗清前线,身为宗室,也敢上前线鼓掌士气,比起那些永历、绍武这俩个闭户天子,多一分果敢之气而且鲁王帐下,也有张名振、张煌言这样的忠义将领,清军的主力被同盟军牵制在常州一线,身在浙东的鲁王要是趁虚光复了杭州,那可是大明中兴之始
对于张肯堂的动向,老家伙自然了如指掌
听了老家伙的报告之后,高旭想起这些人,就有点头痛,道:“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几个老朽都是黄道周之流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们人人都有点名望,个个都很固执己见,当初与我辩起来,他们总能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但是于救亡图存,于国事民生,却是无半点建树杀不得,留不起,还真不如让他们走了,省个耳根清净他们既然看好鲁王去浙东,我们不拦着”
老家伙点点头,道:“少主,现在我们有了江苏的苏州、常州、松江、嘉兴四府,以及福建全省,接下去只有收复了浙江,我们就能江、浙、闽三省联成一块这样,才算是大业初成”
高旭道:“以旭卫镇的战力,收复杭州不难,难的是如何应付鲁王那帮人在浙江,鲁王得到张名振、张煌言这些人的拥戴,还有是有号召力的”
高旭想起那个张煌言,不管他能力如何,对于他在历史上坚持抗清二十年的事迹,高旭还是极为敬重的
收复杭州是高旭的下一步计划他完全可以想象,开始因为有共同的敌人,尚能与鲁王联手抗清一旦打开了局面,为了争夺胜利果实,到时又免不了一番扯皮
老家伙冷哼一声,道:“那鲁王想来摘挑子也是要本钱的?光凭他那点家底,还真不够看的张名振原是个台州石浦游击,张煌言也不过是一介文人而已,部属又是乌合之众,一个杭州绿营参将张存仁就能把鲁王赶到舟山避难,他能成什么气候?”
离开福州码头之后,高旭又以长乐港呆了一夜赵明月去海南之后,监督造船的任务就落在邬老家伙身上福建本来就有大量的造船工匠,再加上从澳门重金聘请来的葡萄牙工匠,造船的进度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次日早上,高旭离开长乐港,在经过闽安门的时候,不由想起当初的闽安门事件,继而想起那个阴冷至极的郑夫人翁氏,还有流亡日本,郁郁不得志的郑氏少主郑森
就在高旭伫立船头的时候,邬老家伙快步走上前来老家伙虽然不回江南,但在旗舰上送高旭一直到闽安门高旭见他阴沉的神色,问道:“什么事?”
老家伙道:“刚收到消息,郑氏少主郑森回到南澳了”
高旭听了顿时皱了一下眉头,真是刚想什么,就来什么
一直以来,邬含蓄在日本安排探子监视郑氏的动静,而且只要郑森有回归异动,就会发起狙杀但这个郑森仍然通过漫长的海域潜回南澳,响应隆武大学士朱继祚的呼吁,回归福建
时到如今,郑氏在福建的的残存势力已被连根拔起,赵天武的闽海舰队据厦门岛,周福生的南海舰队据海南岛,海上贸易都掌控在以高氏为主导的华商会之中,郑森想要重振郑氏家族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郑森的永不屈服的意志,他的归来,增添了多无法意料的变数
老家伙道:“安排人手杀了他?”
高旭摇了摇头,要杀郑森最好在境外,既然回来了,就会落人口实再说,郑森武艺高强,意志坚定,哪有那么好暗杀的
高旭沉思了一番,道:“在广东,现在与郑氏有关系的人马,总共水陆两支残部一支是广东总兵林察部,一支是南澳总兵陈豹部那林察的人马是绍武军的支柱,但陆战不足为虑主要是陈豹的水军,会威胁我们的海上航线所以,趁着陈豹还在广州勤王,命令赵天武以清剿海盗的名义占领陈豹的老窝南澳岛陈豹要是来战,全力剿灭”
高旭顿了顿,又道:“只要剿灭了陈豹部,郑氏在闽海水域上的力量就为之一空了还有,郑氏在日本颇有势力,郑森敢回来,必定有所依仗,肯定有一支秘密船队护送,命令赵天武找到这支船队,同样剿灭之既然郑森回来,必定会去投效广东的绍武朝廷,那就让他去只要我们把持了制海权,垄断了海上贸易,郑森就如离渊之鱼,成不了大气候”
以高旭想来,就算广东的绍武政权有了郑森这个国姓爷的投效,实力或许能上一层楼,但永历军有大顺军余部忠贞营的李过、高一功部,还有将来大西军余部孙可望、李定国的可能性支持,到时两个南明政权的正统之争,不知会演变成什么样子
历史上,永历与绍武争立时,李成栋突袭广州,势如破竹地灭了绍武朝廷,永历皇帝望风而逃,从而结束了争立的闹剧但是如今,高旭光复了福建,拖住了清军主力,使得两个朝廷没有覆灭之忧,反而持续了这种闹剧
一想起将来效忠绍武帝的国姓爷郑成功,与效忠永历帝的李定国,这俩个南明历史上的反清名将同室操戈时,高旭实在兴不起期待之色
于是在旅途之中,高旭的心神就变得有些烦闷,一直在历史的变异中患得患失着
一六四六年十二月三十日,高旭终于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回到了江南
高旭闻着江南那烽火连天的气息,心神豁然开朗起来
在这里,再也没有朱明王朝的腐朽、坠落与怯懦,只有一股勇往直前,驱逐鞑虏的意志
在这里,再也没有同室操戈的蠢事,所有的仁人志士只是为了汉家衣冠,疾呼着救亡,喷洒着鲜血,端着刀枪一律北向满鞑
在这里,每一个被屠的城池里,都有一撮撮可歌可泣的热土
第三卷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