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六章 灵魂深处的渴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议室里,王海林又火了,他火的对象是电业局,是电业局局长王根良。
王海林几次在常委会上提出,如果王根良不能保证红星公社的工业用电,那就处理他。
潘耀明不赞成王海林的提议,因为电业局确实有困难,所以一直就这么拖了下来。
这当然是双簧。
自从把王海林引荐给姜德明之后,长武县就渐渐恢复了正常,王海林似乎忘了以前的不愉快,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倾力维护红星公社。
潘耀明喜欢目前的形势,也很得意,因为这是他一手塑造的。
王海林和他对着干,但每次他都是胜利者,这就在客观上提高了他的威信。
今天,王海林火的结果还是一样,没有任何结果。
王根良很会做官,而会做官的基本一条就是要勤找领导汇报工作。王根良没事儿都常来,潘耀明又为他挡下了王海林的怒火,自然更得来。
这次来,王根良向潘耀明汇报了一个新情况,三天前,红星公社的制砖厂不用电了,据他推测,是制砖机的电机烧了。
电机为什么烧,王根良没说。
――――
纪委是很清闲的,看报,是温公志最主要的工作。
温公志看报看的很细,他是真正会看报的人,他能从报纸上的铅字里看出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忽然,温公志猛地站起身来,然后,又急忙坐下,拿起报纸,凑到眼前,仔细地看了起来。
原来,在不起眼的一角,他看到了“红星公社”四个字。
是很简单的一折通讯报道,总共还不到三百字,但就是这三百字,给温公志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
潘耀明完了,潘耀明的下场比韩立邦要惨多了,温公志终于明白王铎布下的“阴谋”是什么了。
放下报纸,温公志靠坐在椅背上,麻痹的,王海林这兔崽子好命,看来能躲过一劫。
在温公志看来,王海林狠批电业局,跟王根良过不去,那都是样子货,玩假的,是为了给刘大生看的。
又要变天了。
这样看戏,温公志很有满足感。
――――
放下内参,陈光然靠在椅背上。
陈光然是务实的人,他支持包产到户,但也乐见红星公社的存在。
在生产关系上,相对于人民公社,包产到户是一种极大的倒退,是又一次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又是不得不然。
任何一个后起国家,不经一代乃至数代人流血流汗,牺牲奋斗,想要崛起那都是不可能的,又何况是中国这么大这么复杂的国家。
共和国成立至今,实际上,一切的一切,建设的核心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工业化。
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之路都是极其极其艰难的,中国的工业化,相比于其他任何国家,手段都更文明,代价也更小。
前三十年,以剪刀差反哺工业,农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今天,还是为了工业的展,农民仍旧需要继续做出牺牲。
毫无疑问,红星公社代表着农村的未来,所以,现在就开始探索是很有必要的。

这种观点是主流,但干扰也无处不在,市长姜德明就是这种干扰的代表。
姜德明的权力欲极强,陈光然对姜德明是很反感的,但姜德明的后台很硬,硬到陈光然不得不顾忌。
这次是个好机会,可以给姜德明一点颜色看看。
思索半晌,陈光然拿起了电话。
――――
“赵茗荃同志,你是优秀的**员,而实事求是是我党的优良作风,你这个优秀的**员怎么把我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给忘了呢?”
王铎装腔作势地道:“赵茗荃同志,你这是犯错误,而且是犯了很大的错误,我要批评你,狠狠地批评你!”
卫明华和汪黎黎都乐了。
横了王铎一眼,赵茗荃叹了口气,道:“他那么大个人,都快给我跪下了。”
“妇人之仁!”王铎毫不留情地下了断语。
赵茗荃默然。
潘耀明这种人是不配当一个县委书记的,按照王铎的话,潘耀明就属于混进我党的坏分子,要坚决打击。
王铎是对的,红星联合体太另类,今后不知得面对什么样的明枪暗箭,今天放过了潘耀明、王根良等人,就是给红星联合体埋下了隐患,会给很多人侥幸之心。
不说别的,就拿制砖厂来说,人家卡你一下电,你就整个没咒念。
如果只是要钱,那还好点,要是存心就为卡你,那你怎么办?
――――
十几辆吉普车行驶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
车队里,第三辆吉普车里坐着市委书记陈光然和副市长刘大生,他们这是去红星公社视察。
“大生,我对这个红星公社和那个小赵书记还真是好奇啊!”陈光然的心情似乎不错。
“陈书记,我也好奇啊,一年多没来过了!”刘大生有些感慨。
自从调离长武县,刘大生就没到红星公社来过,他不来不是不想,也不是没时间,而是不方便。
他是陈光然的人,而红星公社的政治性太敏感,在有心人眼里,他去红星公社就等于陈光然去,背不住有人就拿这个搞事儿。
看着窗外,陈光然问道:“还有多远?”
刘大生道:“快了,再有二十来分钟就到红星公社的地界了。”
二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忽然,陈光然愣住了,他不由自主地探身向远处看去。
柳林,一望无际的柳林!
在交界处,柳树种的一般密些,尤其是在这个方向,整个是一道一公里宽的柳树带。
柳树种下的时间还不长,只几个月,刚刚长起来,但架不住多,一眼望去,在习惯了漫天黄土的大地之后,很是震撼。
就像沙漠里饥渴的旅人,陈光然痛饮着无边无际的绿意。
“大生,都是这么种的?”许久,陈光然问道,声音都微微有些颤抖。
刘大生感到的震撼尤甚于陈光然。
黄土变绿地,对生于斯长于斯的陈光然和刘大生,比他们看到一座城市出现在眼前,受到的震撼更大。
青山绿水,这是镌刻在灵魂深处的渴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