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财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月9日
一大早,楚剑功和李颖修就去拜见广东巡抚怡良,自林则徐被搁革职以后,广东事务,都由怡良主理。
他们一到怡良的府上,怡良得了门子的通报,居然一路迎了出来。
“哎呀呀,剑功、颖修,你们可算回来了。市面上都传开了,你们一个率领三千虎贲,威震英夷,另一个折冲会辱,机锋舌辩,维护国体。你们可是街知巷闻的大英雄了。”
“制台谬赞了。”楚剑功恭维道,他称巡抚为制台,暗指怡良就要高升了。
怡良哈哈大笑。
“我等在前方作战,弹药粮草,全赖广东。制台可称当今的萧何。”
“胡说,胡说。逾制了,逾制了。”怡良满面笑容,没一点斥责的味道。
三人一起来到厅房,分别落座,等仆人上了茶,怡良遣退下人,这才收敛笑容,沉声问道:“外间传言纷纷,众说纷纭。朝廷的旨意,现在也没到。剑功、颖修,朱雀军可是我广东一手培植起来,你们可不能拿我当外人。”怡良大人的口气,真的像家里人说话一样。
李颖修也没什么好瞒他的,便将这半年来的战事和随后的和谈,捡紧要的说了。
“和我广东有关的,也就是广州为通商口岸,广东开经济特区,取消十三行,澳门派驻英军几项了吧。”怡良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
“正是,大人。”
怡良呆坐了一会,颓然说道:“没想到我还是躲不过事鬼一途。”
事鬼?原来巡抚大人是在担心这个啊。
“大人放心,与洋人接洽事宜,我李颖修责无旁贷,断不致连累大人清名。”
“那就好,那就好。”怡良有些魂不守舍。
“只是我们有些准备,还请大人帮忙。”
“什么事啊?”
“《辛丑和约》中,有一项,就是中止十三行的垄断,这第一步,就要先封了十三行的帐。”
“行啊,虽然潘振辰,潘有度,卢文锦,伍秉鉴等人一直算是为朝廷办事,但既然和约要撤销,那也是为朝廷办事啊。你们去封帐吧。”
“而十三行直接通着广东藩库。所以……”
“你们要查封藩库?”
“是,而且还要封了藩库的帐。制台,我就是问问,徐布政使,和您交情好吗?”
“呵呵,颖修,你究竟不会做官,哪有这么问人的。”怡良沉吟了一会,“本朝官制,乃是大小相制。徐藩台虽然品级比我低,但从纸面上看,他才是广东的第一位大人。我不过是朝廷派下来,巡视安抚地方而已。”
怡良这番话,说得太明了了,他和徐藩台,就是互相监视,大小相制的关系,谈不上什么交情。
李颖修会意,转换话题说道:“日后开了通商口岸,制台还可以有一番大作为。”
“老夫年过不惑,还说什么作为,事鬼之事,再也休提。”
看来怡良大人是上不了贼船了,也罢,又随便谈了几句,楚剑功和李颖修就告辞了。
李颖修去做封帐查账的准备,楚剑功回到白云山营里,下令将第二十五连的张彪找来。这两天都在休息,朱雀军还没打散去训练补备兵。
张彪,字静初,十三行老板张大富的独苗。
“张彪,来朱雀军这么久了,觉不觉得苦?”
“报告均座,不觉得,就是二十五连没打上仗,有点憋屈。”
“你也提了目长,要去训练补备兵了。不错了,你看水师的赖恩爵,赖副将,他可是当了十年大头兵,一刀一枪剿海匪,才熬成了目长。”
“可我想打仗,想立功,想当正儒锐士。”
“那我交给你一个任务,你能完成吗?”
“能!”
“你不问是什么任务?”
“均座交给我的,我保证完成。不管什么任务,上刀山,下火海,我都去。”
“让你爹把家产捐给朱雀军呢?”
张彪沉默了。
“我说笑呢。是这样,十三行要改,你知道,十三行以前是帮朝廷做事的,现在还是帮着朝廷做事,不过呢,朱雀军直接管理,各大商家也要整合成一体,你明白了吗?”
“不明白,我根本就听不懂。”
“不要紧,李军师现在去你家了,和你的父亲谈这件事。他需要你的父亲,为他在十三行内部接应,将十三行打开一个缺口。亏待不了你家的。”
“既然和我父亲谈了,那我做什么?”
“你父亲肯定会犹豫,你就要坚定你父亲的信心,给他打气。你放心,亏待不了你家里,你回去大可向你父亲打听清楚。这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敲敲边鼓,你办得好吧。”

张彪迟疑了一下,说道:“我办得到。”
“好,你办成这件事,就是为朱雀军立功,我推荐你进入讲武堂,成为守阙锐士。”
“真的?”
“真的。其实,这是一个信心问题,如果你认为在朱雀军更有前途,就不用恋着那点家产。你可以把这句话,告诉你的父亲。”
晚上,李颖修回来了。
楚剑功问道:“今天拜访了几家?态度怎么样?”
“现在十三行,有影响的大行商有二十七家,我往最大的伍秉鉴、潘振辰、潘有度、卢文锦、叶上林等人家中,都去了一次。下一等的张大富等,我也去了几家。情况不乐观啊。”
“他们不想合作?”
“至少最大的五家,不愿意合作。人那,拿到手的,就不愿意放弃。”
十三行中五家最大的行商:伍秉鉴、潘振辰、潘有度、卢文锦、叶上林,可以说是十九世纪中叶的东方贸易之王。他们一方面,受清政府的委托,代理与外商和外国人的一切相关事宜。另一方面,又接受洋商的委托,办理入关、完税、采购等一系列外国人没有权利在清国进行的贸易活动。他们是清国和洋商之间唯一的接口,仅仅靠着这种唯一性,就保证了他们的利润。
同时,十三行最大的五家行商,又是清国出口的垄断商,他们手中,控制着湖广数以千计的小手工作坊,垄断着茶叶、丝绸、玉器、瓷器等清国主要出口商品的生产。由于十三行是受朝廷委托的官商,所以行商往往借助衙门的势力,来对付不听话的手工业者。
现在,李颖修就是要把以五大家为代表的行商的进出口垄断权收回去。五大家怎么可能愿意呢?
“不愿意?五大家的外贸特许权是朝廷给的,现在和英国人新订了条约,要收回他们的特权,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五大家把持广州外贸,数十年来各方利益勾连,盘根错节,牵一而动全身啊。”
“那个什么绳结的故事,一剑斩断,可行吗?”楚剑功的意思,就是把行商全抓起来,抄家。
“那就是一切变成白纸,我们要重建广东的工商业体系。我们有这个时间吗?而且,我和你的职务,似乎都不是当管此事。”
“通商洋务善后使,不是正管着行商吗?”
“自行商设立以来,就是由广东布政司主管。无论是五大家还是二级行商。”
“二级行商呢?他们怎么选边?”楚剑功问。
“他们在犹豫,按我们开出的公私合营的条件,他们得到的利益不比现在给五大家做下线少。但是,我们提出的形式太过新颖,他们有些放心不下。像张大富等人,对我提出的合营草案问东问西,连签名的排序都要问清楚。”
“有签的么?”
“没有,中层的行商都在观望。”
“有什么好观望的?不是可以保障他们的利益么?何况,民不与官斗。”
“五大家背后的,可是广东布政司。”
“喔,你这么说,我就明白了。难怪你要去找怡良。怡良会支持我们吗?”
“他支持我们,有什么好处?他支持徐藩台,又有什么好处?”
“真想造反算了。不用真么费神。”
与此同时,中级行商张大富的家中。
“爹爹,李军师给爹爹的合营草案,孩儿已经看过了,孩儿想来,没什么坏处。”
“可也没有什么好处,我们与五大家分营,得到的利润也差不过。我们和五大家的合作已经形成定例,往往成例可循。但李颖修提出的公私合营,看起来是不错,但做起来到底怎么样,还很难说。”
张大富继续说:“而且,五大家的后面,可是站着广东藩台,李颖修不过是个道台,胜负难料。我们张家,可不能随便就把身家压上去。”
张彪抿了抿嘴,说道:“可是,均座说,只要父亲答应了李先生,孩儿就可以成为守阙锐士,入讲武堂。”
“守阙锐士是什么?”
“孩儿也没弄得太明白,看均座的意思,守阙锐士就是嫡系了。孩儿就有了好前程。”
“你都没弄明白,那还谈什么前程?下去,早点睡吧。”
张彪不甘心的还想说什么,张大富疲倦的摆了摆手,靠在太师椅上,闭上了眼睛。椅子前后晃动起来,嘎吱嘎吱响。张彪行了个礼,转身出去。
张大富等张彪出去了,张大富把眼睛睁开,看着自己儿子的背影,叹了一口气。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